8 月 29 日至 9 月 1 日,2024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滨海新区举办。本届论坛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希望为探索培育新质生产力、解决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激发新动能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在本届泰达汽车论坛上,中汽信科、中汽中心设计院与飞书联合发布了《汽车行业组织变革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纵观国内外优秀汽车企业变革道路与经验,组织变革作为汽车企业进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是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关键一步。其强调的是一个组织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时,对组织要素进行调整、结构进行优化、机制进行革新的过程,要求企业围绕战略、业务、技术、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强化对市场需求响应速度,进而实现由内向外的变革突破。为助力汽车企业组织变革,该白皮书结合汽车行业发展特征,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模型,推动企业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引下,开展系统性变革重构,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全方位的创新发展。
白皮书中提出了汽车组织变革的 SIG-ETC 模型,指引企业从战略、创新、全球化、效率、人才、文化 6 个方面分步骤开展组织变革工作。S 代表战略,它能让组织内所有人员的目标保持一致,减少行动中的损耗。I 代表创新,为新的想法、新的技术在组织中快速落地提供土壤。G 代表全球化,使组织能够敏捷地支持车企出海。E 代表效率,致力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以获取竞争优势。T 代表人才,发现人才、培养好人才,任何业务的竞争本质上都是人才的竞争。C 代表文化,让文化成为组织建设的护城河。
本届泰达汽车论坛特别设置专题闭门会,围绕“二十载辉煌绘就下,汽车产业全球化新蓝图与新旧动能转换”展开深度研讨,搭建中国、德国、瑞典、美国、日本、韩国等主要汽车大国的多边行业峰会,探索全球化发展新方向。如何应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与挑战,飞书首席商业官林婵表示,汽车行业出海已是大势所趋,出海遇到的挑战既有来自业务拓展方面的,也有来自组织能力方面的。
汽车企业在出海的初始阶段,若要将国内产品成功外销出去,会面临诸如海外销售渠道搭建、经销商管理以及跨语言沟通等方面的挑战。在海外建厂的过程中,会面临建厂进度管控、文化冲突等问题。随着出海的深入,车企将会搭建全球研发体系,需要解决研发知识管理、跨境数据安全等问题。最终的演变方式是搭建全球化组织,服务全球业务。飞书在为包括奇瑞、北汽、江淮、上通五、蔚来、小鹏、理想、小米等众多车企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出海经验。
在 8 月 31 号下午的高层峰会中,飞书制造业大客户副总裁孙昊天先生就峰会大主题“廿载启新篇,融合激发新动能”发表了名为“内外融合,飞书四看助力汽车行业”的主题演讲。半岛·BOB官方网站
研究表明,当前汽车行业存在以下情况:一、产能过剩。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约等于国内需求量的 2.1 倍、全球需求量的 1.2 倍,产能利用率为 54%。二、盈利能力待提高。2024 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价格同比下降了 12%,全行业一半企业的经营性净现金流为零或负。为了释放产能,中国车企必须在海外开疆拓土;为了提高盈利能力,在业务创新和组织提效两端,企业都需要发力。
为此,飞书总结了“四看”,以助力激发汽车行业的新动能。一、向内看效率: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的运营效率、研发效率、生产效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看到很多车企的生产线都已经非常先进了,但是在办公室里,很多沟通和工作的方式还有待提升。二、向外看出海:海外有更广阔的市场和空间,但也会面临完全不一样的竞争和挑战,出海组织能力的建设不容忽视。三、向上看产业:汽车产业的链长且复杂,如何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如何与上下游保持高效协同至关重要。四、向下看数据:数据安全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怎样使现有的数据发挥其价值,助力业务发展也极为关键。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引领者,连续 15 年销量稳居全球第一,并在过去的 2023 年中跃迁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各大汽车企业在产品价值、技术创新、发展路径等方面的全方位蜕变。站在汽车产业时代机遇与价格竞争困境的十字路口,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持续保持住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还是要“回归初心,修炼内功”,以组织变革为抓手实现品牌向上发展。
未来,随着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升级,中国汽车产业将迎来更新一轮的颠覆性转变,预计将会有更多企业主动探索组织变革路径,在组织变革的各个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以开放友好的姿态,共同铸就中国汽车产业璀璨的明天。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