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人生路上,我们会有很多种偶然。但我与《江西工人报》的相识相知,当是一种必然。这份必然的缘、必然的情、必然的守护,在十余载春华秋实的流金岁月里,真诚伴我一路跋涉、一路歌吟、一路前行。今年,恰逢《江西工人报》创刊70周年。再次摊开这份专业、权威、大气的报纸,细细回味与她的过往点滴,是幸运,是亲切,是感慨,是难忘,是永恒……
2009年7月,我从县局派出机构调入机关办公室任职。那时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意气风发,浑身是劲。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我如饥似渴地搜集各种指导教材和实践工具书,当然也包括了因工作需要征订的报纸期刊等。犹记得,一个炎热的午后,在县局三楼紧挨党组会议室的小办公室里,我与《江西工人报》相遇了。那时的《江西工人报》还是一份周二报,四开八版,在一大摞党报党刊里,她显得并不起眼,但我对报头有别于毛体和印刷体的“江西工人报”五个鲜红的大字产生了兴趣和好感。清秀、灵动,一气呵成,富有张力,这是我对《江西工人报》的最初印象。
事实证明,我的感觉是十分准确与契合的。自打和她在笔与墨、光与影的世界里相逢,我们便结下了浓厚的情缘。《江西工人报》上的大小文章,每一版每一篇我都不曾错过。我深入体会各个长短标题的力道,反复咀嚼开头结尾的深意,在“劳动论坛”里仰望,在“职工故事”里沉思。“工人观察”的字里行间有我畅快的呼吸,“非常人生”的酸甜苦辣中有我深深的共鸣。我相信她能感受得到我的真诚和努力,一如我从相遇时起就认定了要与她一路携手相伴。在《江西工人报》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不断打磨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种书写方式。当年11月,我在她的领地第一次发表了一个“小豆腐块”。接下来的两个月,编辑老师又采用了我四篇稿子。虽然文章篇幅都不长,虽然我和编辑们都未曾谋面,甚至连电话都没打过,但那种感觉就如故人一般。
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我调入了市局机关。鉴于文字题材的行业特点,我将主攻方向放在了市级以上党报党刊和本行业报刊上。虽然在《江西工人报》上稿少了,但仍然坚持订阅和学习,尤其是经报社推荐获得江西新闻奖、江西报刊网络新闻奖、江西省报纸副刊好作品奖的那些文章,更是徜徉其中、吸收借鉴。这期间,我在市级以上纸质媒体发表有关文章一千多篇近百万字。我想,《江西工人报》于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启蒙的引导、一种耕耘的激励、一种坚持的陪伴吧。“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就这样,《江西工人报》伴我从基层一路走到了省直机关。而我,也总以老朋友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她的守正创新中来。去年10月,在报社主持策划的“讴歌新时代,诗赞新中国”全省短诗大赛中,拙作《我爱我的祖国》入围作品70强并荣获佳作奖。欣逢盛世,如此美誉,《江西工人报》于我恩重情深!
今年上半年,《江西工人报》推出了“诗歌战疫 声情同天”特别策划,以铭记历史,半岛·BOB官方网站以赞美英雄。我也以投稿和受访的方式,投入到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以笔为戈、以纸为戎、以诗为旗,与“工报”广大作者读者共同奏响防疫抗疫的战歌。前不久,报社又寄来样报,我的散文拙作《山回路转》在三版“鄱阳湖副刊”显著位置挥手致意。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江西工人报》亦师亦友,一篇篇锦绣文章,一行行人间正道,似明灯,似故人。新时代的《江西工人报》已走出了一条特色化、高质量的发展新路,不断散发出日久弥新的无限魅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6-7到6-1!郑钦文狂轰13记ACE,美网连场逆转在望,对手体力不支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把幼童关飞机厕所“立规矩”,合适吗? 飞机上,两位乘客因为忍受不了一岁女童的哭闹,直接把孩子从祖...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不想写题不想写题啊啊啊啊我要我的灵韵我的自由我的快乐啊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