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在线登录新华社广州3月14日专电(新华社记者田建川)装修材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影响装修质量、装修总价远超合同预算、停工延期无法交付……掉进装修“陷阱”的消费者在现实中又经常投诉无门,交涉无果,最后只能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家庭装修有多少隐性消费还在坑蒙消费者?“猫腻”背后装修公司打的什么小算盘?如何加强监管铲除家装市场“猫腻”?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经过慎重比较,深圳市民周小姐去年5月选择了一家自称“零投诉”的装修公司开始装房子,预算价格20万元,合同约定110个工作日完工。让她郁闷的是,随后的装修施工中却出现了多个质量问题:墙砌歪了、门板变形、落地玻璃被打碎了,定制的书桌无法承重……
更让周小姐窝火的是,她家到现在还是一个狼狈不堪的工地。去年12月装修公司的项目经理以“设计预算有误”为由,要求加价79000元,否则就停工。“装修质量一塌糊涂,还强硬地在合同之外加价乱收费,这跟抢劫有什么区别?”周小姐说,停工后她一直跟装修公司交涉,都徒劳无果。“有家住不进,还要备受精神上的折磨。”
周小姐的烦恼并非个案。据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统计,2013年该系统共受理涉及房屋装修类投诉127宗,比2012年增长209.8%;装饰建材类投诉330宗,比2012年增长43.5%。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咨询部魏兴告诉记者,消费者反映集中的问题包括装修合同约定不详、故设陷阱;装修材料以次充好、货不对板;以“零利润装修”为诱饵请君入瓮,之后中途加价,导致实际装修价远超预算等。
“一些装修公司在花言巧语承揽业务后,项目经理再把工程转包给一些散工甚至马路游击队,自己当起包工头坐收渔利。”魏兴说,散工充当有资质人员进场施工的现象在家装市场较为普遍,这也是造成装修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的根本原因。
广州一位不愿具名的装饰公司叶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家装市场竞争激烈,除了大大小小的装修公司,还有靠低价揽活的马路游击队,家装市场良莠不齐。除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惯用伎俩外,不少装修公司或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家装的不了解,使出对付消费者的各种“阴招”,目的就是一个——“多赚钱”。
在和业主签订的合同里,除了已经明确的预算金额外,还有一个“增项费用”。而这个“增项费用”正是无良公司的“吸金器”,包括结构改造、水电路工程、背景墙吊顶等装饰性工程、地面找平、卫生间防水、墙面铲除、轻体墙贴布、材料搬运费等等。这些项目没有业内统一的收费标准,主观性强,也最容易做文章。隐蔽的是,这些所谓的“增项费用”在合同里一般都不会注明,或者装修公司以“套餐式装修”为幌子故意漏报,但在具体施工时则以“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太高、施工难度大”等名义提出。
很多装修公司为抢夺客源,在做装修预算报价时会把预算价报得很低,自称是“零利润装修”。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就把一个项目拆成几个项目分开计价,如墙面涂料拆成墙面清理、刮腻子、磨平、再上涂料等几个项目;水管安装拆成暗埋管道、水龙头、热水管、冷水管,分开计价。通过分拆项目,房屋的实际装修价比预算价大大增加,致使消费者叫苦不迭。
房子装修到一半,装修公司以各种理由提出增加费用,声称“不交钱不保障质量”“延期交付我不负责任”等。此时的业主就“上了贼船”,不付钱那么工程就面临停工的危险,找人评理却敌不过他耍无赖。更大的问题是,业主妥协了第一次,往往还有第二次、第三次。被深深“套牢”的业主为了早点入住,往往自认倒霉,交钱了事。
按照流程和业内惯例,装修款一般是根据工程进度分期付款,最后一笔尾款一般等房屋验收后交齐。为了早点拿到钱防止“夜长梦多”无法交付,装修公司会使出绝招:等工程进度完成了八九成,立即减少施工人数,拖缓施工进度。此时,如果业主不打破合同规则提前交付尾款,就不确保完工。
一份关于“家装隐性消费”的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遇到“装修公司在装修过程中单方面要求涨价”时,43%的受调网友选择“接受事实,继续选择装修公司装修”。消费者的被动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业内专家介绍,当前家装行业“正规军”队伍不强,家装企业五花八门,相当大一部分是没有施工资质、管理松散的家装“游击队”,这些松散的家装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没有固定场所,缺乏有效承担工程质量责任的能力,致使工程质量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实际上,住建部、商务部已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家居行业经营服务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对家装相关细节有明确要求。然而,与频仍的家装投诉极不相称的是,家装行业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监管机制。
专家认为,由于家装涉及住建、房管、规划、工商等多个部门,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各自的监管职能,形成监管合力。在管理层面上必须明确由哪一个主管部门对此类问题主要负责,其他职能部门起到辅助、引导作用,才能防止监管空白。
此外,家装行业急需加强行业自律。由于家装行业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不足,行业内的有效自律和约束机制尚未形成。业内人士指出,只有家装经营者诚信经营,正当竞争,家装市场才能逐步有序,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