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差错数量是衡量报纸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因差错造成重大损失及负面影响的屡见不鲜。降低报纸差错率,编校人员要拓展知识面,遵守采编程序,也要善于总结经验,找出原因,切实提高业务水平。
自1998年10月创办以来,衢州晚报在减少差错、提升质量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数以百计的报人为之努力、奋斗,最终走进浙江省优秀报纸的行列。2009年,衢州晚报在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联合组织的全省报纸综合质量评估中,进入全省报纸前十,获得晚报类最高分。本文以在报纸大样上或编辑过程中发现的差错为例,探讨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
错用同音字。手写时代,就有“音近而误”“形近而误”的说法,使用电脑后问题更突出。由于录入速度快,用拼音类输入法,容易因音近而误,如将“品味”打成“品位”,将“来料加工经纪人”错成“来料加工经济人”,“情节”打成“情结”等等。在编辑2019年4月19日6版《冒充女性在社交平台“谈恋爱”》一文时,笔者看到“叶某提出回家见父母,但郑某均以各种理由推脱”,这句中的“推脱”应改为“推托”。“推脱”是推卸、开脱,其对象是指与自己有关的事,多为责任、错误等。“推托”是借故拒绝或推辞,其对象是指别人请求的事。
错用形近字。一般五笔字型输入法录入汉字都是盲打,由于录入速度快,拆分字形时,拆分错误、记错代码都会造成文字形近而误。如“辩”与“辨”,“汨”与“汩”,“蛰”与“蜇”,“沓”与“杳”等的字形非常相似,不仔细分辨,不了解字词的意思就很难写对。
2009年2月1日6版大样《天下文章一大抄》一文道:“自汩罗江流下的蓝墨水,至唐诗形成高峰。”这句话中的“汩罗江”应改为“汨罗江”。“汨”与“汩”的字形非常相似,但读音和意义却完全不同。“汨(音mì)罗江”,水名,发源于江西,流至湖南入洞庭湖。而“汩(音gǔ)”,形容水流动的声音,如水车转动,河水汩汩地流入田里。
义近易讹。因两个字词的意思相近,读音相同而混淆的例子就更多了,如“期间”与“其间”都表示某个时间段,但经常混用。“降伏”与“降服”都表示制服,但侧重点不同,“降伏”一般用于动物,“降服”一般指人,如果搞不清意思就很容易出错。
2019年4月1日5版大样《夫妻携手参加志愿活动》中写道:“期间,郑荣松没有休息过一天。”这句话中的“期间”应改为“其间”。《咬文嚼字》编辑部曾把“期间”列入“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足见差错率之高。“期间”前面必须有修饰语,指明具体的某段时间,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这个词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做状语。“其间”可用于时间,指某一段时间,一般是单用,前面不加别的成分,例如“他教书多年,其间多次获得嘉奖”。
文字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事物,是辅助语言交际的最重要工具和书面传递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必须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才能便于人们掌握、运用。而在新闻稿件中,使用不符合规范的“简化字”,或使用国家明令停止使用的异体字情况也不少见。
2011年5月14日12版大样《巧法煮面条顺滑不黏糊》一文“即便煮的时间不长也不会粘糊”中的“粘糊”应改为“黏糊”。以“粘”组成的词,如粘合剂、粘土、粘稠度、粘液腺等中的“粘”,应一律写作“黏”。
1955年,文化部、原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曾将“黏”作为“粘”的异体字予以淘汰。但1985年国家语委、原国家教委、原广播电视部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粘”在有异读词语(如“粘贴”)中读音为zhān;1988年,国家语委、原新闻出版署《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规定,确认《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入的“黏”等15个字为规范字,不再作为淘汰的异体字。
绝大多数成语往往具有表里双层含义,而真实意义常隐含于字面意义中,引发人们广泛的联想。因此,对成语意义的理解要从整体上把握。
如2013年7月8日13版大样《水趣》的图片说明: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把“七月流火”理解为天气炎热是错的。“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名,即心宿。每年农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七月以后,逐渐西降,这时暑热开始减退。所以,“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表示天气渐渐转凉。
“哭得泣不成声”“涉及到”“进入到”等词的语义重复,属赘词,而像“几乎……都……”“基本……都”这两组自相矛盾的词也经常在稿件里出现。
2011年4月26日19版大样《深山中的至善至柔》一文道:“杨家群边说边哭得泣不成声”,因为“哭”和“泣”是同一个意思,所以应改为“杨家群边说边泣不成声”。
2019年4月13日4版大样《龙游环城南有条道路封闭施工》一文道:“这次施工涉及到所有过境车辆”。“涉及”中的“涉”,是动词,意思为“牵涉、关联”,“及”起动词补语的作用,表示动作的结果,即“达到”之意。如此说来,“涉及”就是“牵涉到”的意思,无须再加“到”字。
对于各种计量单位的规范用法,编辑要加以核实,表述也要准确,比如,不能说“公分”,而应用“厘米”。在表示面积时,有时记者会写“平米”,正确表述应为“平方米”。记者编辑在碰到有明显不符合常理的量词时要在心里打个问号,再核实一遍,才不会出错。
2012年2月3日3版大样《博友发微博“拯救衢州柑橘”》中提到,“全是60厘米以上的好果子”。“60厘米的柑橘”得多大?经过核实得知,记者错把“毫米”写成了“厘米”。
搭配不当有主谓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等。如“这个电影的画面真大气”“初二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提高村民的建房需求”等都属于搭配不当。
关联不当。关联词语的使用一般有固定搭配,比如“不但”和“而且”、“因为”和“所以”、“虽然”和“但是”等等。在使用关联词语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准确表达意思;二是成对的关联词语搭配得当;三是安排的位置要合适。
2019年4月22日5版大样《书籍成为全家人“宝贝”》一文中提道:“他虽然是位乡村教师,很喜欢看书,所以家里有许多书。”文中的关联词语“虽然”和“所以”不搭配,此句应改为“他虽然是位乡村教师,但是很喜欢看书,家里有许多书。”
成分残缺。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有些句子缺少其中一个成分,虽然也可以看懂意思,但就汉语规范来说是病句。
2012年2月18日4版大样《高速路上重型货车炸了胎》一文道:“另外高速公路的最低限速是60码,一旦车辆故障低速行驶……”这句话中的“一旦车辆故障”缺少动词“发生”,完整的句子为“一旦车辆发生故障低速行驶”。
句式杂糅。2010年10月12日16版大样《2010中国网球公开赛昨日收官》一文,“沃兹和小德分获男女冠军”,事实上,德约科维奇是位男性,而丹麦沃兹尼亚奇则是位女性。所以应改为“小德和沃兹分获男女冠军”。
修饰不当。2012年5月30日5版大样《6年收30多万“好处费”》一文道:“当时侯章德并没有立刻收下这笔钱,内心经过了激励的思想斗争。”没有听说过“激励的思想斗争”,只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一说。故此处的“激励”应改为“激烈”。“激励”指激发鼓励,指激励将士。而“激烈”指(动作、言论等)剧烈,如大家争论得很激烈;也指(性情、情怀)激奋刚烈,如“壮怀激烈”。
2019年4月26日6版《停车,检查伤情,拨打120……》一文中,先说“周明其赶往开化池淮镇”,后文又说“这不是周明琪第一次救助伤者”,文中称谓前后不一致,主人公到底是“周明其”还是“周明琪”?后经了解,是记者笔误,应该是“周明琪”。
2019年4月23日5版大样《“他就像亲人一样”》一文道:“王雨灰提到的周医生,是衢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46岁的他是衢州本地人。”这句线岁的他”中的“他”是指王雨灰还是周医生,指代不明。如果把“他”改成“周医生”就清楚了。
笔者编辑的2019年4月16日5版《爱心接力在医院悄悄上演》一文中提道:“护士长把想法在科室交流群一发,受到了大家得热切回应”,结构助词“得”应为“的”。“的”用在定语后边,表示修饰、领属关系,如“漂亮的姑娘”;“地”用在状语后面,修饰限定动词或形容词,如“高兴地说”;“得”用在补语前,如“吃得非常快”。
2012年9月19日23版大样标题《李永波:金牌是惟一标准》,而文中却多处提到“竞技场上金牌是唯一标准”;在同一天同一版上的“体坛聊斋”《标准与道德》一文也多次提及“金牌是惟一标准”。一会用“惟一”,一会用“唯一”,让人无所适从。
究竟是“唯一”还是“惟一”?众说纷纭。按照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首选原则,宜用“唯一”。另外,同一个版面应该统一体例。
在实际运用中,标点符号最常见的错误是一段文字“一逗到底”,不该停顿的地方用了逗号,并列的几个书名号之间用顿号,不管什么序号后面都用顿号等。其实,这些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点符号规范用法》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都做了详细说明。
2012年8月18日8版大样《13岁少年捡垃圾攒手术费治病》一文道:“张保瑞知道,父亲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为了他父亲一宿一宿地睡不着觉。”其中“为了他父亲……”单从字面理解是指张保瑞为了他的父亲,可联系上下文是说父亲为了张保瑞睡不着觉,而不是张保瑞为了父亲睡不着觉,所以在“为了他”后面加个逗号,意思就不会模棱两可。
2012年7月17日13版大样《从未办过信用卡却被恶意透支15000元》一文的链接“个人信用异议处理流程”,用“1”“2”“3”等数字作序号列举了5种当事人向发卡行申诉的流程,但这5个数字后没加标点,根据《标点符号规范用法》中序号的规范用法,“1”“2”“3”等数字后面用下角圆点“.”作序号标点。
?(一)(二)(三),(1)(2)(3),①②③带括号的序号,后面不得再加顿号、逗号之类,因为括号或圆圈本身就是标点符号,不必再加标点重复使用。
2010年6月28日7版大样《深化证据意识善用证据规则》一文说:“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地方是30~40%。”这里的“30~40%”用法是错误的,应改为“30%~40%”。
2011年11月19日16版大样《中国的足球宝宝在哪里》一文说:“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国内的情况,年龄在5、6岁的孩子,有多少是接触过足球的?”这里的“5、6岁”用法是不规范的,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所以,“5、6岁”应当改为“五六岁”。
差错的多少是衡量报纸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因差错造成的重大损失及负面影响屡见不鲜。如何有效地降低报纸差错率?
第一,查资料,查字典。编辑在编稿时,遇到不懂的地方,或吃不准的地名、动植物名等,应该查一查工具书或相关资料,避免出错。
第二,查出处,复核数据。稿件中凡引用领袖人物、名人的文字,要认真核对出处。对新闻报道中涉及的数字,笔笔都要加以复核。
第四,善于总结经验。经常翻阅大样或校对样,最好把错处记录下来,加深印象。认真找出差错原因,以便今后有所侧重地加以克服,不断提高编校水平。
第五,拓展知识面。广泛浏览文化科学读物,才能使编稿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保证报纸的质量。
摘要:差错数量是衡量报纸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因差错造成重大损失及负面影响的屡见不鲜。降低报纸差错率,编校人员要拓展知识面,遵守采编程序,也要善于总结经验,找出原因,切实提高业务水平。
自1998年10月创办以来,衢州晚报在减少差错、提升质量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数以百计的报人为之努力、奋斗,最终走进浙江省优秀报纸的行列。2009年,衢州晚报在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联合组织的全省报纸综合质量评估中,进入全省报纸前十,获得晚报类最高分。本文以在报纸大样上或编辑过程中发现的差错为例,探讨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
错用同音字。手写时代,就有“音近而误”“形近而误”的说法,使用电脑后问题更突出。由于录入速度快,用拼音类输入法,容易因音近而误,如将“品味”打成“品位”,将“来料加工经纪人”错成“来料加工经济人”,“情节”打成“情结”等等。在编辑2019年4月19日6版《冒充女性在社交平台“谈恋爱”》一文时,笔者看到“叶某提出回家见父母,但郑某均以各种理由推脱”,这句中的“推脱”应改为“推托”。“推脱”是推卸、开脱,其对象是指与自己有关的事,多为责任、错误等。“推托”是借故拒绝或推辞,其对象是指别人请求的事。
错用形近字。一般五笔字型输入法录入汉字都是盲打,由于录入速度快,拆分字形时,拆分错误、记错代码都会造成文字形近而误。如“辩”与“辨”,“汨”与“汩”,“蛰”与“蜇”,“沓”与“杳”等的字形非常相似,不仔细分辨,不了解字词的意思就很难写对。
2009年2月1日6版大样《天下文章一大抄》一文道:“自汩罗江流下的蓝墨水,至唐诗形成高峰。”这句话中的“汩罗江”应改为“汨罗江”。“汨”与“汩”的字形非常相似,但读音和意义却完全不同。“汨(音mì)罗江”,水名,发源于江西,流至湖南入洞庭湖。而“汩(音gǔ)”,形容水流动的声音,如水车转动,河水汩汩地流入田里。
义近易讹。因两个字词的意思相近,读音相同而混淆的例子就更多了,如“期间”与“其间”都表示某个时间段,但经常混用。“降伏”与“降服”都表示制服,但侧重点不同,“降伏”一般用于动物,“降服”一般指人,如果搞不清意思就很容易出错。
2019年4月1日5版大样《夫妻携手参加志愿活动》中写道:“期间,郑荣松没有休息过一天。”这句话中的“期间”应改为“其间”。《咬文嚼字》编辑部曾把“期间”列入“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足见差错率之高。“期间”前面必须有修饰语,指明具体的某段时间,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这个词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做状语。“其间”可用于时间,指某一段时间,一般是单用,前面不加别的成分,例如“他教书多年,其间多次获得嘉奖”。
文字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事物,是辅助语言交际的最重要工具和书面传递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必须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才能便于人们掌握、运用。而在新闻稿件中,使用不符合规范的“简化字”,或使用国家明令停止使用的异体字情况也不少见。
2011年5月14日12版大样《巧法煮面条顺滑不黏糊》一文“即便煮的时间不长也不会粘糊”中的“粘糊”应改为“黏糊”。以“粘”组成的词,如粘合剂、粘土、粘稠度、粘液腺等中的“粘”,应一律写作“黏”。
1955年,文化部、原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曾将“黏”作为“粘”的异体字予以淘汰。但1985年国家语委、原国家教委、原广播电视部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粘”在有异读词语(如“粘贴”)中读音为zhān;1988年,国家语委、原新闻出版署《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规定,确认《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入的“黏”等15个字为规范字,不再作为淘汰的异体字。
绝大多数成语往往具有表里双层含义,而真实意义常隐含于字面意义中,引发人们广泛的联想。因此,对成语意义的理解要从整体上把握。
如2013年7月8日13版大样《水趣》的图片说明: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把“七月流火”理解为天气炎热是错的。“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名,即心宿。每年农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七月以后,逐渐西降,这时暑热开始减退。所以,“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表示天气渐渐转凉。
“哭得泣不成声”“涉及到”“进入到”等词的语义重复,属赘词,而像“几乎……都……”“基本……都”这两组自相矛盾的词也经常在稿件里出现。
2011年4月26日19版大样《深山中的至善至柔》一文道:“杨家群边说边哭得泣不成声”,因为“哭”和“泣”是同一个意思,所以应改为“杨家群边说边泣不成声”。
2019年4月13日4版大样《龙游环城南有条道路封闭施工》一文道:“这次施工涉及到所有过境车辆”。“涉及”中的“涉”,是动词,意思为“牵涉、关联”,“及”起动词补语的作用,表示动作的结果,即“达到”之意。如此说来,“涉及”就是“牵涉到”的意思,无须再加“到”字。
对于各种计量单位的规范用法,编辑要加以核实,表述也要准确,比如,不能说“公分”,而应用“厘米”。在表示面积时,有时记者会写“平米”,正确表述应为“平方米”。记者编辑在碰到有明显不符合常理的量词时要在心里打个问号,再核实一遍,才不会出错。
2012年2月3日3版大样《博友发微博“拯救衢州柑橘”》中提到,“全是60厘米以上的好果子”。“60厘米的柑橘”得多大?经过核实得知,记者错把“毫米”写成了“厘米”。
搭配不当有主谓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等。如“这个电影的画面真大气”“初二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提高村民的建房需求”等都属于搭配不当。
关联不当。关联词语的使用一般有固定搭配,比如“不但”和“而且”、“因为”和“所以”、“虽然”和“但是”等等。在使用关联词语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准确表达意思;二是成对的关联词语搭配得当;三是安排的位置要合适。
2019年4月22日5版大样《书籍成为全家人“宝贝”》一文中提道:“他虽然是位乡村教师,很喜欢看书,所以家里有许多书。”文中的关联词语“虽然”和“所以”不搭配,此句应改为“他虽然是位乡村教师,但是很喜欢看书,家里有许多书。”
成分残缺。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有些句子缺少其中一个成分,虽然也可以看懂意思,但就汉语规范来说是病句。
2012年2月18日4版大样《高速路上重型货车炸了胎》一文道:“另外高速公路的最低限速是60码,一旦车辆故障低速行驶……”这句话中的“一旦车辆故障”缺少动词“发生”,完整的句子为“一旦车辆发生故障低速行驶”。
句式杂糅。2010年10月12日16版大样《2010中国网球公开赛昨日收官》一文,“沃兹和小德分获男女冠军”,事实上,德约科维奇是位男性,而丹麦沃兹尼亚奇则是位女性。所以应改为“小德和沃兹分获男女冠军”。
修饰不当。2012年5月30日5版大样《6年收30多万“好处费”》一文道:“当时侯章德并没有立刻收下这笔钱,内心经过了激励的思想斗争。”没有听说过“激励的思想斗争”,只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一说。故此处的“激励”应改为“激烈”。“激励”指激发鼓励,指激励将士。而“激烈”指(动作、言论等)剧烈,如大家争论得很激烈;也指(性情、情怀)激奋刚烈,如“壮怀激烈”。
2019年4月26日6版《停车,检查伤情,拨打120……》一文中,先说“周明其赶往开化池淮镇”,后文又说“这不是周明琪第一次救助伤者”,文中称谓前后不一致,主人公到底是“周明其”还是“周明琪”?后经了解,是记者笔误,应该是“周明琪”。
2019年4月23日5版大样《“他就像亲人一样”》一文道:“王雨灰提到的周医生,是衢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46岁的他是衢州本地人。”这句线岁的他”中的“他”是指王雨灰还是周医生,指代不明。如果把“他”改成“周医生”就清楚了。
笔者编辑的2019年4月16日5版《爱心接力在医院悄悄上演》一文中提道:“护士长把想法在科室交流群一发,受到了大家得热切回应”,结构助词“得”应为“的”。“的”用在定语后边,表示修饰、领属关系,如“漂亮的姑娘”;“地”用在状语后面,修饰限定动词或形容词,如“高兴地说”;“得”用在补语前,如“吃得非常快”。
2012年9月19日23版大样标题《李永波:金牌是惟一标准》,而文中却多处提到“竞技场上金牌是唯一标准”;在同一天同一版上的“体坛聊斋”《标准与道德》一文也多次提及“金牌是惟一标准”。一会用“惟一”,一会用“唯一”,让人无所适从。
究竟是“唯一”还是“惟一”?众说纷纭。按照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首选原则,宜用“唯一”。另外,同一个版面应该统一体例。
在实际运用中,标点符号最常见的错误是一段文字“一逗到底”,不该停顿的地方用了逗号,并列的几个书名号之间用顿号,不管什么序号后面都用顿号等。其实,这些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点符号规范用法》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都做了详细说明。
2012年8月18日8版大样《13岁少年捡垃圾攒手术费治病》一文道:“张保瑞知道,父亲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为了他父亲一宿一宿地睡不着觉。”其中“为了他父亲……”单从字面理解是指张保瑞为了他的父亲,可联系上下文是说父亲为了张保瑞睡不着觉,而不是张保瑞为了父亲睡不着觉,所以在“为了他”后面加个逗号,意思就不会模棱两可。
2012年7月17日13版大样《从未办过信用卡却被恶意透支15000元》一文的链接“个人信用异议处理流程”,用“1”“2”“3”等数字作序号列举了5种当事人向发卡行申诉的流程,但这5个数字后没加标点,根据《标点符号规范用法》中序号的规范用法,“1”“2”“3”等数字后面用下角圆点“.”作序号标点。
bob半岛在线登录
?(一)(二)(三),(1)(2)(3),①②③带括号的序号,后面不得再加顿号、逗号之类,因为括号或圆圈本身就是标点符号,不必再加标点重复使用。
2010年6月28日7版大样《深化证据意识善用证据规则》一文说:“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地方是30~40%。”这里的“30~40%”用法是错误的,应改为“30%~40%”。
2011年11月19日16版大样《中国的足球宝宝在哪里》一文说:“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国内的情况,年龄在5、6岁的孩子,有多少是接触过足球的?”这里的“5、6岁”用法是不规范的,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所以,“5、6岁”应当改为“五六岁”。
差错的多少是衡量报纸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因差错造成的重大损失及负面影响屡见不鲜。如何有效地降低报纸差错率?
第一,查资料,查字典。编辑在编稿时,遇到不懂的地方,或吃不准的地名、动植物名等,应该查一查工具书或相关资料,避免出错。
第二,查出处,复核数据。稿件中凡引用领袖人物、名人的文字,要认真核对出处。对新闻报道中涉及的数字,笔笔都要加以复核。
第四,善于总结经验。经常翻阅大样或校对样,最好把错处记录下来,加深印象。认真找出差错原因,以便今后有所侧重地加以克服,不断提高编校水平。
第五,拓展知识面。广泛浏览文化科学读物,才能使编稿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保证报纸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