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分类
中国气象报社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度)发布日期:2024-06-15 浏览次数:

  《中国气象报》及其新媒体由中国气象局主管,中国气象报社主办,《中国气象报》自1989年创刊以来,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是全国气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主平台,是社会各界了解气象工作的主渠道、主窗口。目前已形成“新闻+科普+政务+服务+舆情+技术”六大业务板块,构建了覆盖报网微端的全媒体业务发展格局,以及“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分发”的业务流程,建立了面向全媒体发展的业务系统。

  在中国气象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气象报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习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中国气象局党组要求和气象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组织策划、创新宣传形式,不断提升气象宣传水平,助力气象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中国气象报新闻作品《我国南极昆仑站和泰山站气象站“转正”》获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二等奖。科普作品《暴雨那些事儿》获中组部第十六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二等奖。承办的中国气象局官方微博获评全国二十大中央机构微博;中国气象局抖音号获年度政务抖音号优秀创作者称号;中国气象快手号获评年度影响力政务账号。中国气象科技展馆入选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公布的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业务平台“气象宣传科普业务支撑平台建设项目”入选中国报业媒体融合“用得好”案例库。“气象行业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入选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案例。8人次、3个集体获中宣部、中国气象局等省部级表彰,2人入选中国气象局青年气象英才,1个党支部入选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称号。

  中国气象报新闻作品《我国南极昆仑站和泰山站气象站“转正”》获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二等奖

  中国气象报2021年12月1日见报稿件《我国南极昆仑站和泰山站气象站“转正”》

  “气象宣传科普业务支撑平台建设项目”入选中国报业媒体融合“用得好”案例库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任务要求和中国气象局党组决策部署,为气象高质量发展和气象强国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全年未发生过政治导向错误。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握宣传时度效,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质量优良,传播广泛、社会反响良好。围绕气象领域热点话题,特别是重大天气气候事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

  (一)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题主线,策划推出五个系列报道。一是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推出“非凡十年”成就报道36篇、短视频20个,策划制作重磅献礼宣传片《服务国计民生 书写气象担当》,联合中央媒体组织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走基层采访,推出报道900多篇。二是围绕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策划《中国气象报》特刊6期,分人群推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广大气象干部职工中引起热烈反响”报道。三是围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出系列体会文章,分领域分地域推出报道15篇、各单位负责人署名文章58篇,青年职工谈体会视频7期。四是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出系列举措文章,开设“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融媒体专栏。五是推出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道。

  (二)强化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舆论引导。针对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南方暴雨、台风“梅花”等天气过程,组织开展“一过程一策”,探索极端天气背景下的宣传科普与预报服务互动机制。发挥科普先导作用,分区域分阶段向受影响地区和媒体提供科普产品近百个。把握宣传节奏,联合中央主流媒体,组织专家解读75期,主动引导舆论,推出报道超过1.5万篇(个),各类产品浏览量超10亿次。

  (三)加强评论引导凝聚发展共识。全年推出评论文章54篇。围绕《纲要》出台,策划推出10篇评论,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汛期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全面从严治党,推出系列评论文章。

  (四)围绕冬奥气象保障,宣传气象现代化成效。推出《中国气象报》冬奥特刊、推出大型融媒体专题以及《气象与冬奥》系列手绘长图、《我的冬奥日记》系列VLOG等融媒体产品,全网阅读量破千万。组织18家中央媒体对气象预报服务进行密集宣传,冬奥气象服务英文专题得到世界气象组织秘书处肯定。《最是冰雪映丹心》等“一批有温度、有深度的优秀新闻作品”得到冬奥组委高度肯定。冬奥冠军徐梦桃接受采访,点赞冬奥气象融媒体报道。

  坚决对非法传播气象信息、非法开展气象观测、破坏气象探测环境以及歪曲天气气候信息等不良现象进行揭露抨击。针对极寒天气、汛期大暴雨等气象类网络谣言及时解疑释惑。对于汛期广州暴雨“姗姗来迟”的公众质疑,联合深圳市气象局推出科普短视频和评论。针对网上有关太阳进入远日点天气变冷的说法, “中国气象”微信公众号邀请权威专家解读,并通过科学资料证实相关问题。

  “中国气象”微信公众号推出相关解读《地球到远日点,天气会变冷?哈哈,别闹!》

  围绕气象部门“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业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国际合作等展开宣传,刊发稿件400多篇,中国气象局英文网站推出报道20多篇,13篇稿件被世界气象组织官网转载,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专题、冬奥气象服务专题等被世界气象组织重点推介。《中国气象局为巴基斯坦抗击洪灾提供支持》获中新社采用,并被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个人微博转发。以两颗风云卫星投入业务试运行为契机推出系列报道、手绘长图、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传播产品,得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媒体转发。挖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防灾减灾合作、气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案例,讲述中国故事。

  世界气象日英文专题、手绘长图《气象版《开端》!幸好被预警“拿捏”了》被世界气象组织网站转载。

  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世界气象组织合法席位50周年展览,策划制作《大国担当 携手共赢》短视频宣传片(点击图片阅读),被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

  建立全国省级气象新媒体矩阵沟通群组,在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天气过程中,联动160多个微博号、40多个微信号、百余个抖音号及快手号,发挥矩阵作用。与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合作,制作发布全国气象新媒体影响力榜单10期,带动各地新媒体业务发展。《气象行业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入选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2022年融媒体报道数量和传播效果显著。微博、微信订阅用户达551.9万,微博达到千万次阅读量线个,破亿阅读量线个。抖音、快手订阅用户达305.6万,较2021年增长41.2万。《非凡十年气象事业发展成就》系列短视频得到人民日报客户端推荐,学习强国首屏位置专题展播,全网阅读量306万。全年制作原创短视频117个。组织第四届全国气象短视频创作观摩交流和首届“名家讲科普”活动,征集作品588件,全网总播放量超过2.6亿次。全年开展有关重大天气气候、热点事件等直播23场。世界气象日视频直播活动53家媒体(平台)参与,全网播放量达2500万次。台风“梅花”影响期间,联合长三角 “24小时+”直播,全网播放量超过1100万。

  世界气象日视频直播活动53家媒体(平台)参与,全网播放量达2500万次。

  气象宣传科普业务支撑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媒体融合、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实现“舆、策、采、编、发、评”全媒体、全流程、一体化操作。通过平台建设加强了国省宣传科普资源共享与指挥调度、业务协同技术支撑,加快了媒体深度融合步伐,入选中国报业媒体融合“用得好”案例库。

  及时转发党中央、国务院时政新闻,发布气象部门相关政策解读及重大天气信息。全年发布各类信息32432条,英文网发布信息867条。围绕重大天气过程和气候变化,推出专家访谈、数据新闻64期、科普短视频14期,以服务生产生活、交通出行、卫生健康等为重点内容发稿超过240篇。

  在报纸一版刊登联系电话与邮箱。及时处理公众留言、局长信箱信件231件,发布公众留言回复报告11期、公众留言回复45条、回应关切5条、调查投票6期。建立专家智库服务,强化舆情监测分析和决策服务。

  开设《科普看台》公益专版,推出42个整版,聚焦气候变化、冬奥气象科技等。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节点推出公益广告和海报。联合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等地开展助农带货活动、围绕特色农业等开展气象服务电商直播宣传、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等助力乡村振兴。组织职工参加“恒爱行动——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活动,为少年儿童编织毛衣、围巾等。

  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关注民生,鼓舞士气,凝心聚力,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

  围绕“两个至上”、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加强气象部门深化改革,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宣传报道。主要包括防汛抗旱、粮食安全、能源保供、交通保畅、重大活动以及突发事件应急等。全力做好春运服务宣传,围绕灾害性天气与巨灾保险、农业保险等进行报道。关注报道中小学生气象科普教育活动、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宣传科普等情况。针对高考,策划志愿填报直播服务,推出《如何报考气象专业?“手把手”教你怎么填志愿!》,受到广泛关注。

  针对极端天气气候和突发事件派出记者赴一线级地震救援,加强雷电防御科普宣传。与中国安全生产网联合策划图解6个,联合策划全国安全生产活动月专题,并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官方网站展示。关注全球极端天气气候影响,开展解读45个,新媒体平台“国际‘情报站’”栏目发布33期,回应读者关切。

  组织记者深入一线采访挖掘典型,展示气象人精神,展现在重大活动保障、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服务、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破解中作为“主心骨”的先进党组织,以及带头深入行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服务的先锋模范,展现气象干部职工践行“两个至上”,奋力做好气象服务的良好风貌。如在南方高温抗旱过程中,采写关于重庆市奉节县气象局局长左燕丽扑救林火事迹的《累倒在山石上的女气象局长,为了啥?》登上微博热搜榜,热点话题“睡在火点旁的气象局长”登上微博热搜、抖音热搜。相关新媒体话题和融媒体产品阅读量超过7000万,形成现象级传播。新媒体平台的“讲述你的故事”栏目,为预报员述说切身体会提供平台,全年发布产品73期,全网总阅读量1210万;中国气象报“人物”版深入挖掘科技人员与团队的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全年刊发稿件180余篇。

  中国气象报2022年5月13日整版报道那些奋斗在脱贫攻坚、科技攻关、防灾减灾、疫情防控一线的气象青年,讲述他们勇担重任、奋勇争先的故事。

  充分发挥文化单位优势,注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向社会公众普及气象知识。

  围绕党建与业务相融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各地党建品牌特色以及廉洁家风等展开宣传,开设“党员先锋”“支部风采”等栏目,全年发稿超过200篇。联合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组织开展 “喜迎二十大 童心永向党”主题活动。

  持续做好报纸“云海”品牌和网站文化频道,共发稿249篇,通过“新知”“史海今品”栏目挖掘珍贵史料,推出《温带气旋与现代天气学的诞生》等作品。与央视《国家记忆》栏目联合拍摄新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成就5集系列专题片,与央视《征程》《寻访中国传奇》栏目组联合策划拍摄重大主题纪录片。围绕二十四节气开展年度重点策划,邀请部门内外23位专家执笔撰文,展现二十四节气在科学、文化、气象等方面的生机与内涵,综合运用视频、手绘、九宫格海报等形式弘扬传统文化。

  组织开展“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大型科普活动,活动走进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12个县、2121个村,举办180余场科普讲座、101场校园科普活动,惠及200余万人。组织首届“名家讲科普”活动、推出 “打开天窗”等系列短视频,广泛传播气象科学知识,普及气象科技创新成果。面向不同重点人群,编写《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丛书》(三册),着力提升领导干部防灾减灾指挥能力、农民防灾避险能力、青少年防灾减灾应用能力。办好中国气象科技展馆,发挥展馆效益,全年接待参观任务102次。以世界气象日、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为契机,联合主流媒体开展活动,普及气象知识。2022年世界气象日期间,全网相关活动报道10.8万篇,世界气象日海报送达8.69亿人次,新媒体线年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活动专题(点击图片阅读

  1.安全出版情况始终把办报质量作为生命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全年没有发生重大政治事故。从未刊载法律法规禁止刊载的内容。

  1.遵守职业规范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严格落实中国气象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从业守则》,在采访活动中能够严明纪律、新闻真实,无虚假报道,全年未发生违规违纪事件。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关心职工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坚持依法用工,按时发放薪酬,健全聘用人员管理,按照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及时缴纳五险一金。出台考勤与休假管理办法,保证工作秩序、保障职工休假权利。

  1.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合法经营,严格落实新闻出版法规、著作权法、稿酬支付等相关规定。严格落实中国气象报社《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等制度。

  1.回应2022年中国气象报社积极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部署要求,着眼气象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制定宣传科普业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人才发展行动计划,组建气象媒体融合创新团队;气象宣传科普业务支撑平台实现业务化运行,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产品智能创作平台项目建设。精品佳作不断涌现,气象工作社会显示度增强。中国记协网站、中国行业报协会网站、《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多次报道推介中国气象报社关于气象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汛期服务、全国两会等方面的宣传成效和做法。

  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政治站位。通过专题培训、自学、抽查等方式加强对采编人员的要求,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理论基础。严格落实各项业务制度,完善编校流程,重视原创精品、严格评优标准。成立国际报道专班,增强与专家互动,研究国际传播思维,拓展传播渠道。强化责任落实,完善每日检查和审读抽查制度。强化编校功能,BOB·体育综合APP下载提升业务平台智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