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里公厕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半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让它日渐破败。2018年,迎着“厕所革命”和江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东风,有关部门结合文旅开发项目,以旅游公厕标准对启明里公厕进行升级改造,同年完成改造重新对外开放。
“新公厕比家里的卫生间还干净”“上厕所再也不用捂鼻子”“乱丢烟头和垃圾的现象消失了……”破旧公厕换新颜,一系列可喜变化随之而来,在启明里公厕专职保洁员吴明华看来,这恰恰反映了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看着像不像一栋小别墅?里面的卫生间比我家里搞得还好。”站在启明里公厕门前,谢玉才常向来人如此介绍这间新晋“网红”厕所。他是附近石湾社区的住户,目睹了启明里公厕的改变。
启明里公厕位于江门长堤历史街区东段,这里是江门现存最早、保留最好、最成规模的侨居历史起源点。
谢玉才回忆,这间公厕大约建于1960年代。“那时兴建的很多房屋并不配建厕所,公厕是周边群众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以前粪便被用作肥料,因此常有人收集清理。”
半岛·BOB官方网站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附近居民逐渐迁出,启明里公厕风光不再。“远远路过,臭气刺鼻,谁还敢进去?”同住石湾社区的吴晓梅回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缺乏管理维护,公厕内垃圾遍地,十分脏乱,外表也越发破旧。
直到2018年,“厕所革命”东风为启明里公厕送来第二个春天。为提升城市品质,营造更宜居、更文明的人居环境,蓬江区环卫管理处和白沙街道结合文旅开发项目,以旅游公厕标准,开始对启明里公厕进行升级改造。
蓬江区环卫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启明里公厕毗邻石湾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文旅开发项目区域内,日常人流量较大,升级工程既要融入侨乡特色元素,也要注重实用性,最大程度为群众和游客提供便利。
2018年7月底,全新的启明里公厕与群众见面。远远望去,古朴的琉璃瓦窗花和周边老城区相得益彰。内部设施则注重人性化设计,根据使用特点重新对厕格进行布局,安装手部烘干机、自动感应冲水系统和水龙头,新增第三卫生间,内设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等暖心的便民设施。同时,公厕也有了专职保洁员。
公厕实现美丽蝶变,启明里老街也开始了活化之路。2019年,蓬江区政府启动启明里品质提升及活化项目,对首批22间房屋外立面动工升级改造。去年8月,首期改造项目完工,片区面貌焕然一新,近20家饮食、文创商铺入驻,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内外兼修”的启明里公厕也随之火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
中午12时许,厕所人数不少,专职保洁员吴明华刚拖完地,正填写挂在管理室门外的《公共卫生间保洁卫生记录表》。表格中详细列出了各类保洁项目,大到地面、墙壁,小到厕位、垃圾桶。表格上还有每日核查结果与检查人员签名,十分详细。“每天早、中、晚各打扫两次卫生,每天消毒。”她说。
启明里公厕共有两层,第一层为男厕、无障碍厕所和母婴室,第二层为女厕。走进公厕门口,一眼就能看到走道一侧墙上悬挂的《公共厕所管理保洁制度》和《文明公厕规范》。一层男厕地面十分干净,没有一个烟头。墙上、每个厕位均可见到文明提示语。
“最明显的感受是现在市民越来越自觉,文明意识增强了。”吴明华说,以前总有市民如厕后不冲水、乱丢垃圾、无视“禁止吸烟”标志,“现在基本杜绝了。”
吴晓梅也表示,以前公厕脏乱破旧,大家都不在乎,现在经过改造,既干净又有专人维护,享受便利的同时,更要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
小厕所关系着大民生,更凸显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幸福生活、文明城市,这些高大上的概念,恰恰体现在细微之处。如今,走上蓬江街头,细心的市民都会留意到,越来越多的公厕路线指引牌出现在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