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特招腐败”亟待制度堵漏发布日期:2024-10-21 浏览次数:

  今年高考前夕,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经查,蔡荣生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蔡荣生案背后隐藏的高考招生腐败牵动公众的神经,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暗藏哪些腐败环节?如何杜绝“特招”腐败?(6月9日《新京报》)

  记者调查发现,自主招生、艺术类招生及补录已经成为“特招”腐败的重灾区,严重危害教育公平。在一些高校,每人每年给高校捐资便可成为“校董”,获得相应的“点招”指标。

  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以使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参与平等竞争的能力。高考特招沦为“点招”,从学生拼一技之长变味成家长拼手里的权柄,高校“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极大损害了教育公平。某些不学无术的官二代、富二代挤占了埋头苦读的寒门学子上升的机会,从而形成社会阶层的固化,加剧贫富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特招本身并没有原罪,“特招腐败”的出现,源于管理监督存在漏洞,给了一些既得利益者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空子。

  bob半岛在线登录

  其一,信息缺乏公开。根据教育部规定,安排跨省(区、市)招生的本科高校,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可以预留少量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不过,以往高校在公布招生计划和录取人数时,几乎都不会公示预留招生计划去向。事实上,这些指标大都被用于利益输送,照顾教职工子女、“校董”子女、关系户。

  其二,标准不够规范。在自主招生中,一些高校在招生标准设定、自主选拔环节,特别是面试环节,不尽合理,制度规范不严密,存在某些漏洞。比如,以极富弹性的人才评价标准定取舍;以“特长生”的名义,大幅降分录取高考低分考生;在艺术、体育等特长生材料方面弄虚作假,骗取“自主招生”资格。

  其三,权力缺乏监管。一些学校内部决策没有民主决策,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沦为摆设,招生指标成为少数人权力寻租的资源。同时,高校公示时往往只是公布考生的考号、姓名、毕业中学等少量信息,公众根本无法监督。

  遏制“特招腐败”亟待制度堵漏。一方面,强化阳光公开。预留计划及去向,自主招生的标准、条件、录取过程,必须全面充分地向社会公开,形成包括行政权力、公众、相关当事人等在内的监督网络。同时,加强监管,对于在招生制度当中违背教育公平的违规现象严肃处理,对有关人员进行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