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农村风貌发布日期:2024-09-30 浏览次数:

  我建议,由政府牵头,有法律依据,有艺术家把控文化和审美取向,有工程师提供技术层面的设计,那么我们的民居文化复兴,指日BOB·体育综合APP下载可待。广东省的农村不仅房子很土而且环境更土。我说的不是城中村啊,我说的是真正的乡下。那么怎么样才能能变得好一点?你说开两会的时候他们也不请我去,那我只好在公众号上说一说了。

  首先说宅基地100个平方没问题,基本上够用的,但是要给个院子,最好能有50平方,否则哪里像个农村嘛?更重要的是院子外面的马路最好能做到6米宽,再留出一米的人行道,一米的绿化带,那么两排宅基地之间的间距最好就是10米以上,侧边也要留出至少两米的小巷,然后把高度限制在3层以下,盖两层的补贴1万块钱,盖一层的补贴2万块钱,总之就是越低越好。层高3米3,限高10米。

  只有在这种限制之下,才会稍微有点感觉,有点像别墅了,有点像农村了。像广东福建这样一盖就五六七八层的,我们的贫富悬殊也会越来越大,农村风貌也会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像农村,不仅跟农业生产没有了半毛钱的关系,哪怕是和居住在农村,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远。因为农村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口,来支撑那么巨大的房屋面积。

  第二,就要说建筑的风格了,有的地方统一给农民房穿衣戴帽,不仅农民自己不喜欢,过来旅游的城市人也觉得很奇怪,给以前又破又旧的砖瓦房或者土块房,刷上白色的涂料,用钢结构搭个斜屋顶,再做一点grc的装饰线条,远看确实像别墅,近看简直是不堪入目,农民的居住条件丝毫没有得到改善,还花了不少纳税人的钱。得到的仅仅是远远看上去统一的风格和颜色,说白了,除了所谓的政绩,其他一无所获。

  2013年我参观了河北西柏坡华润希望小镇,那是一个失败的项目,我随便问了当地几个农民,没有一个人对这个房子是满意的,也很少人愿意住进去,甚至还有几个农民看我拿着相机,就把我当成了记者,拉着我的袖子没完没了的诉苦,说实话那个房子设计的并不差,颜色统一而且户型变化多端,但是根本的问题是没有适应当地农民的需求。

  还有的地方政府统一提供免费的设计方案,让农民去选择,这个东西农民也不喜欢,因为设计方案是由设计院提供的,而设计院从来就没有农房设计的经验,我在设计院干了十几年,我对他们太了解了,他们并不知道,每家每户都有自己具体的情况,不同的人口,不同的家禽家畜的数量,不同的副业类型,很难说通过十几二十种标准户型,就能够满足其需要的,最终还是要农民自己去修改,去违规搭建偏房,结果就是不伦不类,永远无法适应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宅基地。

  那么好了,吐槽完毕,要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当地政府聘请一个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哪怕是像我这样分量可能不太够的建筑师也是行得通的,只要他了解农村农民千奇百怪的住宅需求,然后在美学、和当地民居风格、颜色、以及材料上有所研究,那么由他来控制整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就远比由政府官员自己拍脑袋要现实得多。要知道政府官员大多是理工科学霸,换句话说就是钢铁直男,几乎没有什么美学修养,对于建筑文化更是知之甚少。

  然后再成立一个设计师协会,所有想要在本地承揽民居设计业务的设计师都必须加入这个协会,就像好莱坞的演员想要演戏就必须加入演员工会一样,所有想要在本地盖房的农民都必须到政府报建,报建的时候政府就要求农民必须在协会里注册过的20家也许是30家设计公司里面选择,根据自己所能承受的设计费价格,以及设计公司能够提供的设计风格农民自己是否喜欢,等等因素吧,让他自己选,这样就能保证设计风格的统一,同时还能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艺术家必须和这些设计公司的负责人每年都要开几次会,统一一下当地民居风格的审美取向,包括外墙颜色、屋顶形式、楼层高度、朝向、以及路网、绿化、建筑小品等等,把这些东西都确定下来,一方面要允许百花齐放,一方面又要控制整个审美取向的趋同,经过10年20年,整个地区的民居风貌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如果有这么一个协会,那我名下的两个设计公司一个是新民居一个是润润建筑都会踊跃加入协会,我们愿意改变自己以往习惯的设计风格,来适应当地的统一风貌,和艺术家充分合作,听从统一指挥,不管定下来的基调是新中式、现代风还是别的什么风格,只要有明确的方向,我们就会跟着走。我相信其他设计公司也是一样的,我们无非是想赚点设计费,同时为乡村风貌的改善贡献一己之力。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使得山花柱头的欧式建筑和飞檐翘角的纯中式建筑逐渐边缘化,因为那些元素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或者来自不同的年代,但也不是绝对的,这要看这个艺术家对建筑文化的理解,一方面可以借鉴古代,也可以借鉴国外,但一定要适度的简单化,抽象化,本地化,甚至是工业化,并最终形成一个大致趋同的方向,否则中国的民居建筑风貌将会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面彻底变成一个万国建筑博览园,完全没有了中国特色,没有了地区的特色。

  因为如果建筑设计完全是一个市场行为,那设计师就会总是倾向于赚快钱,农民喜欢什么就给他设计什么,这也是目前主流的情况,这是很危险的,也是很混乱的,农民的房子盖起来以后,下一代人就开始讨厌,开始抵触,甚至是想要拆除,不仅是对于资金的巨大浪费,对于宅基地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是一种文化上的彻底迷失。

  我们看一下古代的村落风貌为什么能够统一,因为那个时候有强大的宗族势力,所有人盖房子都必须通过一个三五个人的委员会来批准,而这几个人里面总有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老级别的人物,最后来一锤定音,再加上当时交通不便,人员流动困难,造成技术的封闭,所以相对很容易形成一个地区的统一风貌。

  而现在时代不同了,技术大家都是一样的,甚至是可用的材料和风格都是一样,那么在当地控制总体风貌的这个艺术家就变得至关重要,有了这个人,这个地区的建筑风貌就有了掌舵者,就有了总设计师,所有最终定案的设计,都要由艺术家过目,要是被他枪毙了,就得重新来过。而每个地区不同的艺术家选择的不同方向,就能使整个中国的乡村风貌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文脉,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局面,如果还能一以贯之,持续30年40年甚至50年,慢慢的建筑文化这个东西就能够在当地形成相当程度的传承。

  也只有通过这种形式,中国的民居文化,才会重新站上世界之巅,符合我们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的本来地位。

  20多年前我听说联想电脑聘请了画家陈逸飞做自己的设计顾问,从那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面,联想电脑的设计水准就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时我还是个年轻人,还搞不懂什么乡村风貌,对建筑设计也是一知半解,但是我对这条新闻印象极其深刻,今天在这里提起来,也是把它当做一个艺术家能够为产品设计出谋划策的例子吧,后来的苹果电脑有乔布斯,中国的乡村改造有画家孙君老师,他们都不是专业的工程师,他们都是某种形式的艺术家,他们都为具体的产品设计和房屋设计起到了指引方向的作用。

  最后总结一下,想要改变乡村风貌,宅基地占地面积100平方可以不变,但是要给多50平方做院子,道路宽度要扩展到10米,允许路边停车,两侧的间距要增加到两米,高度三层以下,然后每个地区要聘请一个艺术家作为总指导,农民建房必须到政府报建,确保设计质量,想要在当地承揽设计业务的设计师必须到设计协会注册,并且和艺术家积极配合,遵循当地总的民居风貌和审美取向。

  那么肯定有人会问,有些人不想出大价钱做设计怎么办,这个其实好办,因为市场原则一定会导致有特别廉价的设计师加入协会,比如当地的包工头,或者刚出校门的学生,不管他出具的图纸是几百块钱还是几千块钱,但至少它经过了结构的验算,不会像长沙那次自建房倒塌一样酿成严重的事故,也不会像汶川地震的时候一样,大量的民房灾难性的倒塌,而且他也必须符合艺术家总设计师制定的总体风貌限制。

  我对民居设计这个行业实在是太了解了,你别看我现在收的设计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15年前我也是从几千块钱的设计费做起的,还记得第1次在深圳宝安大厦一个湖南老板给了我500块钱定金,而且那个项目没有最后完成,但是我高兴的就像个孩子,后来一个湛江老板给了我2000块钱,我跟我老婆两个把2000块钱在房间里用力往空中一撒,让它漫天飞舞,简直开心极了,所以你们放心吧,什么样的设计师都有,高明的幼稚的,昂贵的便宜的,在同行看来可能千差万别,但在外行人看来,其实差别没那么大。

  所以我的这个方法呢,其实是参考了古代南方的宗族势力对民居风貌的控制,也结合了现在最新的技术发展,目标是为了解决老百姓想要建房又找不到合适的设计师这个具体困难,同时也是为了实现政府想要控制建筑质量,改善农村风貌的这个愿望,而像我这样一方面拥有建筑学的学院派和设计院背景,同时又拥有15年的民居设计经验的人实在是不多见,所以才斗胆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提出我的建议,如果能够被采纳,哪怕是部分的采纳,也算是我在有生之年,为民居建筑文化的复兴和重建,做出的一点贡献吧。

  我下一步,将会转向到工业化民居建筑的方向去发展,从去年开始,定制设计已经做的比较少了,而且价格已经提得很高,找我的人已经比以前少了很多很多,多出来的时间,将会全部投入到工业化民居建筑和住宅公园的建造上面,我甚至想通过在全国各地建造无数个住宅公园这个方法,探索一下乡村地区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工业用地,以及文旅用地的利用问题。

  顺便说一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我主张允许城市人下乡居住,盘活闲置的宅基地、空心村、和其他的国有用地和集体用地,让乡村的土地重新体现出价值,让农民受益,也不涉及买卖,不会建造封闭的私人会所,占地面积都在80~150之间。只要是租赁都可以,最好租期能到40年,就已经有了对私有产权的足够保护,并且给予立法支持。我最近在洽谈住宅公园项目的过程中,发现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真的是举步维艰啊。

  希望我的这些话,有当地的领导或者专家学者能够看到,也希望每个地区的民居风貌因此能够迎来转变的机会,最好能够结束多年以来群龙无首的局面,由政府牵头,有法律依据,有艺术家把控文化和审美取向,有工程师提供技术层面的设计,那么我们的民居文化复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