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新能源汽车网发布日期:2024-09-04 浏览次数:

  最近一段时间,有两个事情比较火。在这个炎炎夏日,传统车企都在争先恐后寻找属于他们的阿勒泰,相比之下新势力们显然还是更喜欢在会议室里靠着PPT来搞传播,而他们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技术。

  各式各样地技术日眼花缭乱,在这枯燥干涩的技术解读中,更加考验的其实是企业的造词能力,如何取好一个不明觉厉、高大上的名字,比一百页PPT掰开揉碎了上课更有用。

  蔚来天枢OS操作系统、小鹏AI天玑XOS系统、奇瑞星途瑶光实验室在跟科技较劲的过程中,北斗七星无疑是躺枪的那个。不得不说,车企再这么卷下去,北斗七星该不够用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标签,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特有的后缀。如果说曾经大家都按族谱中的字辈来起名,以此来铭记家族和传承血脉,那么建国初期,名字更多地承担了“大事记”的功能。

  从“建国”、“和平”到“援朝”、“跃进”、“卫东”,再到后来的王伟、张强、李明,现在又是诗经中的“轩”字辈大行其道。这些充满时代烙印的名字,生动诠释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起起落落。

  很少有哪个品牌能够跳出历史的局限性,起出一个跟当下大多数企业格格不入的名字,如果有的话,那也会不幸早夭,湮没在往事中。

  在中国汽车工业早期,车企的名字也同样具备时代色彩,红旗、东风、黄河、长江、北京、上海这大概也是早期举全国之力发展出来的汽车工业,从称呼上就能看出于国家血脉相连。

  在市场经济改革后,也涌现出了一批的车企,这批车企的名字其实也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长城、吉利、比亚迪,除长城外,其实大都还是先有一个洋气的外国名字再翻译回来。现在是崇尚bob半岛在线登录文化自信了,但在那个时代不沾点洋味还是显得不够高端。

  当然,在后来这些名字也被外界认为是土味十足,要说起来这还跟心理学有一定关系。不管是国内国外,都会出现一种母语羞涩的情况。

  我们对于自己特别熟悉的母语,会产生一种羞涩感,反而会对陌生的外语,产生一种模糊的高级感。比如,吉利很通俗,但是GEELY就显得高级更多。

  很多在消费者眼中高大上的洋牌子如果直接翻译过来,也是瞬间就变得土得掉渣,比如海飞丝:Head and Shoulders,意为头和肩膀,很直白地告诉你,他们的产品可以用来洗头和肩。强生Johnson & Johnson意为约翰逊和约翰逊在外国人的看来大概就是“张氏兄弟”。

  宝马BMW全称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意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法拉利“Ferrari”在意大利语里的含义是“铁匠”,还有一系列以创始人命名的品牌就基本上没有释义了,奔驰、福特、丰田、本田等等。

  人名用以品牌名称在外国品牌上看似很和谐,但是换回中文语境好像又变得非常之土。比如这一轮涌现出来的造车新势力们,就有这么几个立志要成为百年企业,也用了自己的名字命名。

  李想用了一个谐音梗打造了理想汽车,品牌LOGO还是汉语拼音“LI”,蔚来看起来是一个很高级的名字,与未来谐音,但本质上还是跟李斌的英文名Willian谐音,当然这一点很少有人提及过,大家可以多念几遍威廉,应该就可以找到蔚来的感觉。

  何小鹏最耿直,人叫何小鹏,车便叫了小鹏汽车。不是说好的一起用名字的嘛,为何李想李斌就整上谐音。何小鹏的小鹏汽车也成为了后来被外界吐槽品牌名称最多的新势力。

  这一批企业在取名字这件事上也有一定的共通之处,至少从曾经那种带有些许崇洋的心态中脱离出来,开始觉得中国汽车工业不输国外,在起名字这件事上也要平起平坐,外国品牌可以用创始人姓名,中国品牌为什么不可以呢?

  其实,这种反问的下意识之下还是依旧带有当年那种崇洋的自卑感,真正的自信是不会在乎别人怎么样我也要怎么样,内心强大的人往往只做好自己的事。当然在这一波的新势力中,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名字,很多也随着企业的破产销声匿迹了而已。

  说回开篇那些巧借北斗七星给技术创新取名字的企业,他们也是试图蹭上一波大国崛起的热度,只要是科技就渴望成为大国重器。

  月球探测工程“嫦娥”、自主载人飞船“神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九章”、行星探测工程“天问”、巡天望远镜“墨子”这些国之重器的命名,承载着现代科技与历史文明的浪漫碰撞。

  当然走这等路线华为是比较早的那一个,鸿蒙、鲲鹏、昇腾、乾崑在这一代的名字里,人命都来自于诗经,企业名称多多少少也得跟山海经沾边。

  有人说,中国企业开始找到了自己的文化母体,并加以寄生形成自己的品牌符号。

  事实上,中国的文化母体不只有山海经,而品牌文化也应该体现在与消费者的每个触点上,只是取个名字的话,这种行为更多的还是像是一种牵强附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