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展示 分类
工作案例 扶困扶志育人育心 —— 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个案探究发布日期:2024-09-15 浏览次数:

  小王,男,是xx学院xx专业的一名2021级本科生,来自安徽农村的一个低保户家庭,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父亲在外务工,母亲在家务农。

  大一开学报到时,小王主动找到辅导员咨询助学贷款事宜,但是言辞闪烁不愿过多透露情况,辅导员遂关注到性格内向的小王。经过多轮交流小王逐渐敞开心扉,小王的父亲突发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同时自己刚进入大学,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感觉格格不入,对大学生涯也缺乏基本认识和规划。

  辅导员紧紧围绕学生,关怀学生,因人施策、因材施教,从扶困、扶智、扶志三个方面帮助小王自强自立成长。目前小王已经成为学院学生组织主要负责人,同时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在班级内部成立学习帮扶小组,给成绩较差同学课后补习,营造了优良学风班风,班级平均绩点年级第一,“有问题找小王”成为了同学们遇到困难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该案例是典型的资助育人案例,作为高等学校思政工作“十大”育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人施策、精准帮扶、把扶困和扶智(志)、育人和育心相结合,在帮助学生缓解经济压力的同时建立自信,是推进发展型资助的关键举措。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存在自信心不足、目标缺失等情况。在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中,除了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外,更应该帮助其树立信心,找到目标。在此资助育人案例中关键点如下: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不成熟、容易“被引导”的阶段,主动与其交流约谈、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换位思考放下其戒备、建立起信任关系尤为重要。

  小王第一次和辅导员交流时欲言又止,可以看出小王内心比较敏感,因此和小王接触要主动出击,用心陪伴,逐步建立信任关系。辅导员利用开学第一周持续与小王相约午餐和晨跑锻炼,逐渐拉近了和小王之间的距离。在约饭和约跑的过程中小王也逐渐袒露心扉,说起了自己的家庭情况。由于父亲卧病在床,让本就是低保户的家庭雪上加霜,同时入学后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感觉和同学格格不入。辅导员在宿舍走访中与其多次交流,交流的内容既包括学业的内容也包括生活及人际关系的内容,引导小王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针对小王提出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建议,让小王明白自己被关注的原因和可以受到的帮助,通过沟通和小王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河海大学设置了“奖、助、贷、补、勤、减、免、偿”八位一体资助保障体系,将资助育人理念渗透到资助保障体系各项措施,力促资助育人工作精准有效。

  充分了解了小王的真实情况后,辅导员立即为小王办理了助学贷款,及时更新贫困库数据,在保护学生隐私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上,将学生纳入贫困库中,做到精准识别、精准资助,同时推荐小王参加校医院的勤工助学,助力小王获得稳定经济来源。学院层面,为小王申请学院临时困补2000元,加之小王学习成绩较好,顺利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其他奖学金。多渠道、多层面帮助小王解决物质层面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活压力,免除了后顾之忧。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满足了生存性需要的同时,还需要关切发展性需要,并兼顾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需要获得尊重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需求。

  bob半岛在线登录

  小王因家庭经济困难,感觉和同学格格不入,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引导小王获得“存在感”尤为重要。小王做事认真,学习成绩较好,新生入学一个月后在辅导员的鼓励下小王参加了班委竞选,并成功当选为班级学习委员,在服务班级同学中拉近与同学的感情。同寝室有位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室友,经常与小王分享零食,小王理科基础较好,该室友学习基础较差,因此辅导员建议小王主动帮助该室友课后补习功课,作为分享零食的回报。在优良学风班评选中,小王和班委一起成立了学业互助小组,主动总结复习资料,制作复习习题,组织班级模拟考试,并且对基础较差的同学集中组织课后讲题。在小王的努力下,大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班级平均绩点位列年级第一,小王也在服务班级同学中获得了满满的“存在感”“成就感”。

  针对小王做事认真,懂得感恩基本情况,为小王搭建成长“脚手架”,助力小王全面成长成才。一是推荐小王加入学院科协,在学生组织中锻炼自己,大二阶段已成为学院科协负责人;二是积极备战学科竞赛,发挥理科成绩优势,获省高数竞赛、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三是参与社区志愿、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年志愿服务时长逾100小时,感恩反哺社会。经过一系列的帮扶,小王性格变得开朗,能够遵循自身条件规划大学发展方向,小王逐渐成为学院励志成才的榜样模范。

  积极心理学倡导建立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问题能否成功解决取决于关系建立的程度。辅导员不仅是老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朋友,要用爱心、耐心和诚心与学生相处,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更需要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尊重学生、以诚待人,让他们从内心里发现你是在帮他,方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信任感”。

  国家和学校为大学生构建起了“奖、助、贷、补、勤、减、免、偿”八位一体的资助保障体系,将资助育人理念渗透到资助保障体系各项措施,力促资助育人工作精准有效。对于工作在立德树人工作一线的高校辅导员来说,实施精准帮扶是践行资助育人工作的基本方式,将帮扶内容精细化、方案个性化、力度精确化,兼顾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实际情况,实现“一个不能少”到“一个不能掉队”的跨越。

  资助育人,不仅仅是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的问题,而是应该在资助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结合学生个人特点,因材施教,单纯经济资助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只有不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素养和综合素养才是长久之计。扶智更扶志,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上无后顾之忧完成学业的前提下,搭建成长平台,帮助他们尽早在学业、科研、创业等方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提高立足社会的能力,脚踏实地朝着美好生活的愿景努力。

  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期“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骨干辅导员、新入职辅导员网络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