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体育综合APP下载科技引领发展,创新释放动能。为全面展示成都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亮点与成效,8月15日起,由中国网四川主办、四川中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征集展播活动”正式上线,并向全市征集科技成果转化案例。经过2个多月的征集,截至10月31日,在蓉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等成都各行各业四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共选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典型案例80余件,全面展示了成都科技成果转化的澎湃动能。
11月10日,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分子育种与生物超算中心在成都举行揭牌仪式据了解,该中心具备每年完成百万样本级别的基因测序能力,实现分子育种方案的智慧决策、种质资源的高通量鉴定、全基因组选择的育种芯片开发等功能,该中心成立后,预计可服务约50亿元产值的育种市场。
在兴隆湖畔东北角一座名为“天府海创园”的园区门口,“西部(成都)科学城”的石牌,标志着成都科学城在西部(成都)科学城中“一核”的地位。新型边坡形变监测雷达提高对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预警监测效率;雷视感知一体机以及边缘计算设备在交通管控和车路协同领域落地应用落“子”一年来,坐落于此的四川天府新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正加快发展,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10月30日,同样坐落在兴隆湖畔的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迎来试运行,并正持续打造集“聚、服、展、孵”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聚集区。
9月下旬,位于成都彭州的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正在加速测试2代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4年来研究院着力打通产学研用通道实现从1到100,将科研成果“落地成金”。
这些科技创新案例,只是成都产业创新能力增强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近几年,成都不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速路”,在体系建设、机制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显著提升。
在选送的案例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建设中试平台,正成为成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破题”的重要抓手。中试就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它可以大大缩短一个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真正供应市场的产品时间。
比如成都高新区,一口气就选送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个方向的首批21家中试平台案例进行展播。川大呼吸式捕蚊机、智能巡检车、UWB定位手环、基因存储喷码机它们都是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典型案例,也是成都高新区深化中试平台打造,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的生动诠释。
据悉,成都高新区先后出台中试十条政策、设立50亿元的中试平台建设基金、链接多方资源打造“中试+”生态园区等,推进中试平台建设“全面提速”。
不仅如此,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成都全市新增高能级公共平台210个,在微纳电子等领域开展“卡脖子”项目攻关66项,共93个平台申报中试项目。下一步,成都将继续启动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这就需要汇聚起做强做优科技支撑、创新引擎的最强合力,让更多科技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攻城拔寨,为高水平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助力。
成都具有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如何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以科技创新助力成都高质量发展?
成都给出答案:着力推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7月,成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成都市进一步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共包含10大方面、28条具体举措。围绕关键节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成果落地的“新路子”正在成都徐徐展开。
为解决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低的问题,《若干措施》不仅“真金白银”鼓励高校开放科研,加深与市场的连接,还支持各区(市)县围绕重点产业与高校院所“结对”联动;为完善成果转化链条,《若干措施》围绕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打造成果转化服务生态集聚区等,明确聚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大健康等产业生态圈,布局建设一批中试熟化、概念验证、小批量试生产中试平台。
今年前三季度,成都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完成技术成交额1099.88亿元、同比增长35.17%,技术交易市场的活跃反映出成都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外,专场对接活动也是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的重要渠道之一。11月6日,“校企双进找矿挖宝”中国科学院专场对接暨成都科创生态岛首场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举行。活动聚焦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现代交通、绿色低碳、大健康等领域,发布中国科学院211项优质可转化科技成果。
据成都市科技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成都已累计举办清华大学、中核集团等成果对接专场活动150场,发布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科技成果1200余项,并成功引进顶尖科技创新团队61个,招引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32个。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之一、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探索中走在前列。此前成都发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勾勒出稳步向好的经济运行曲线图,描绘了成都产业发展活力足、动能强、潜力足,新质生产力加快涌现的气象。三季度收官,冲刺四季度的号角声已经响起,成都正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多方发力冲刺四季度。(冷宏伟 温彩苓)
穿越千年时光,共襄龙舟盛举——2024天府端午龙舟会暨第28届新津龙舟赛开幕
保险,让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气丨国寿寿险2024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