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展示 分类
写作指导 如何区分观察记录、案例分析?发布日期:2024-06-03 浏览次数:

  观察记录和案例分析是幼儿园文案书写中重要的两个内容,但是当代杯教师大赛组委会发现,在上报的参赛作品中,有些幼师经常将两者混淆,不清楚两者的区别。

  对幼儿一日生活中某一时段的观察,观察目的明确,突出重点;过程真实描述幼儿语言、行为;分析结合理论多角度阐述;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格式如下:

  案例背景具有当前幼教改革的前沿思考。案例描述事件典型,过程详细完整;分析有理论依据,全面深刻,措施具体,针对性强;总结有新意、有条理。格式如下:

  观察记录是熟练运用“白描式”的写作方法,真实的客观的记录幼儿一日生活中某一时段的性格、行为特点、具体行为表现,发生的情境。要采用白描的语言方式进行记录,可以用图片进行辅助说明。

  观察过程的描述要具体到位,完整记录幼儿活动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白描是真实的、不加修饰的、客观具体的,重点记录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遇到的问题,孩子们又是怎么解决的。

  教师了解到孩子们今天要在建筑区一起搭建蒙古包,想了解孩子们的搭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于是进行了观察。属于符合一日生活中某一时段的观察,并且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客观详细记录了孩子们的搭建过程,遇到的问题,孩子们的表现,及如何解决问题的。

  教师想了解幼儿对近期投放的户外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于是进行了一次细致入微的观察,并采用“白描式”的记录方法,客观详细的记录了幼儿游戏中的具体表现行为。

  刘老师想通过观察了解幼儿活动过程中新游戏材料的学习情况,发现班里的“小星星”小朋友遇到了困难,于是采取定点观察和定人观察相结合的记录方法,轶事记录与追踪记录相结合的方式,详细具体的描述了幼儿的语言行为,甚至细致到表情的描写,让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活动过程中对于新游戏材料的学习情况。

  晨间游戏时,孩子们来到植物角,观察长出来的青菜、辣椒等植物。此时发现了种植地里的杂草,于是想要拔出杂草。教师为了观察幼儿如何区分杂草并拔除。于是进行了此次的观察。观察过程具体明确,用白描的语言客观的描述了幼儿在植物角中观察的情况,并以照片等图文的形式展现了幼儿的持续观察过程。

  案例分析是针对某一人物或事物进行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事件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基于幼儿表现,分析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从多个角度对幼儿行为或某个现象进行分析,事件描述要详细完整,分析的过程要客观具体深刻,体现出教师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案例分析注重教师分析的过程,具备相应的理论依据,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体现教师的专业视角和专业支持能力。

  陈老师通过对在建构区里的搭建公园为主题的活动开展的三次持续观察,细致的描述了幼儿的行为表现,分析了幼儿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针对每次观察都有详细的幼儿行为表现描述、幼儿行为分析、教师的反思以及解决措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作为安吉游戏的国家级试点园,教师通过多次观察详细描述了安吉游戏户外材料在投放之后,幼儿如何利用材料、如何针对材料进行讨论?出现安全问题时,如何转危为安?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干预幼儿,而是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尊重幼儿游戏节奏的同时采取了有效的专业支持。

  三、 张闪闪老师的案例分析《基于数学核心经验的探索:量一量幼儿园中的树》

  张老师描述的案例“测量幼儿园的树”是一个生活中的数学活动,详细记录了幼儿探索、讨论、实践的过程,从开展数学活动的价值角度、从幼儿角度、从教师角度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并结合《指南》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观察记录侧重对客观发生的某一时段的事件的“白描式”记录,观察的事件较为单一具体。

  案例分析侧重分析的过程,是对某个人物或现象的持续有效的观察与分析,要求分析的更为深刻具体,范围较广,理论依据更强。

  观察背景近期我们开展的主题活动是《多彩的民族》,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民族建筑很感兴趣,之前尝试搭建了傣族的竹楼,昨天几个小朋友在商量今天要一起搭建蒙古包,于是我进行了观察。

  今天选择建筑区游戏的小朋友有张仁玖、李丞熙、李欣怡和王令仪4位小朋友,进入建筑区的时候他们开始了各自的搭建,丞熙和令仪合作搭建一座整体建筑,仁玖说他昨天做的计划是搭建蒙古包,他一进入建筑区就自己在一边搭建着。欣怡时不时帮着丞熙和令仪拿积木和材料,不一会儿他们搭起了好几栋建筑。他们开始连接各个建筑,在楼与楼之间搭起桥梁。这时候仁玖有点不开心,他嘟囔着嘴说:“我这个蒙古包怎么不怎么像呢?”

  这时候收玩具时间到了,小朋友们听到收玩具音乐都陆续开始收玩具,在活动区点评环节,仁玖再次说到了他的蒙古包搭的不像,希望小朋友们帮他想想办法。

  于是我们和小朋友们展开了讨论,林德智:“我觉得蒙古包是圆的,你那个不是圆的所以不像,你可以搭成圆的,就会像了!”,晗菲:“我觉得你那个是两层的,蒙古包只有一层,你下次搭一层试试。”,令仪:“咱们墙上就有蒙古包的图片,你可以照着搭!”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给仁玖出了很多主意,今天建筑区的小朋友表示明天要一起和仁玖一起试一试搭蒙古包。

  下午起床后,我就请上午的小朋友去建筑区进行蒙古包搭建,丞熙先搭了一个圆形的底座,于是想开始封顶,欣怡说:“唉,李丞熙,现在还不能封顶呢,你这个蒙古包太矮了,小鸡都住不进去了!”,几个小朋友听到都纷纷笑起来,边笑边开始往上垒高,垒了一层之后他们觉得还是有点矮,于是继续垒高,往上搭了4块积木之后,丞熙说:“我觉得高度差不多了,再搭就会倒了。”,话还没落音,“蒙古包”的一边就倒了,令仪说:“糟糕,这样也很容易倒!”,欣怡说:“那我们赶紧想想办法吧,怎么能让蒙古包不倒呢?”,丞熙想了想,说:“我有个办法,我们试试在蒙古包的边上用柱子支撑一下, 这样就不容易倒了!”,说着他们一起用柱子对蒙古包的旁边进行支撑,他们在蒙古包的连接处里外都放上了柱子,仁玖说:“这样就结实了,不会倒了!”,欣怡说:“倒到时不会倒了,可是也太难看了,我们只放里面一排柱子应该也不会到,这样还会更加好看。”,说完他们又一起把外面的柱子拿掉了。

  接下来就是封顶了,这可是个难题,他们尝试了很多种封顶的方法,先是在蒙古包里面放上了很多根柱子,把柱子的高度高于蒙古包的边,想这样搭起来坡顶,但是试了很多次,不是顶会滑下来,就是中间需要要放很多根“柱子”,蒙古包里面都快成“实心”的了,他们一度遇倒了困难,想了很半天,于是我说:“你们可以试一试看看如何让顶上的积木能共用一个柱子呢?这样你们就可以只在蒙古包里面支撑一根柱子就可以了。”,于是令仪在蒙古包中间放了两根柱子叠在一起,选用了长三角的积木做顶,均匀地搭在柱子和边上,做成一个坡顶,虽然顶部还有一些空的地方,但是孩子们非常高兴,令仪说:“这样就可以是蒙古包的顶了!”,他们最后又在顶部做了装饰,完成蒙古包的搭建之后,几位小朋友非常开始地邀请我帮他们拍照。

  1.幼儿搭建之前有一定的计划性,仁玖一进区就说自己昨天做的计划今天是要搭建一个蒙古包,对自己的游戏计划有一定的执行意识。

  2.幼儿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有主动想办法的意识,在搭建蒙古包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他们都主动地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同伴的协商和动手尝试来一起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收获到快乐。

  3.幼儿有一定的搭建经验,但是解决搭建问题的时候还欠缺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

  2.鼓励幼儿遇到问题的时候把问题抛给同伴,与同伴共同协商,然后一起动手尝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答案,本次游戏中教师在活动区点评环节引导孩子们将问题展开讨论,然后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教师在一边观察,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

  3.在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和满足,同时也激励其他幼儿在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也能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观察背景小二班户外活动时间到了,主班老师拿了两箱材料出来,一箱装的是弹弹圈抛接球,一箱装的是小高跷。小朋友们纷纷上前挑选玩具,小星在一旁静静地观看,等其他小朋友拿着玩具走开之后,小星慢悠悠地走过来,缓慢地把小手伸进箱子里拿了一双黄色的小高跷……

  小星把高跷放在地上,一只脚非常顺利地放在了其中一个高跷上,但另一只脚她尝试多次还是无法放在高跷上。在尝试多次无果后,她皱起了眉头,两边嘴角逐渐下垂,随后她默默捡起地上的黄色高跷,一声不坑地把高跷放回箱子里去。这时L老师走到箱子边蹲下来跟她说道:“你可以选一个你喜欢的颜色再试一次哦,再试一次,你可以做到的。”听到L老师的话,小星微微点了点头,再次把小手慢慢伸进箱子,拿起了一双橙色的高跷慢慢走到旁边的空地。L老师说:“你可以先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把另外一只脚放进去的哦,相信你也可以做到。” 小星开始停下来观察身边的同学,接着她又开始了尝试,这次她的一只脚依然顺利踩上高跷,而另一只脚仍然放不上去。随后,L老师说道“你可以先用手把绳子提起来,把高跷平放在地上,等高跷稳定了,再把脚放进去,要踩在中间位置哦,再试一次,你可以做到的。”听完,小星微微点了点头,再次独自进行尝试。在尝试3次仍然没有双脚顺利踩上高跷后,小星又皱起了眉头。这时L老师伸出手轻轻托了小星的手臂一下给她借力,小星终于在L老师的搀扶下双脚站在了高跷上,并用左脚往前迈出了一小步,这时L老师提高了音量笑着说:“你看,你已经可以走出一步了,你好棒呀!”小星嘴角上扬,笑着说“对,我玩橙色的就可以踩上了!”随后小星又笑着自言自语道:“橙色的可以!”后来小星又继续独自在一旁空地练习,每次都需要尝试很久她才能独自双脚成功踩上高跷,双脚成功踩上高跷后,她一边走一边大声地跟身边同学说“多练习就好了。”

  1.L老师能够在户外活动中很好地关注到小星遇到的困难,耐心地鼓励与引导,并对小星取得的进步有针对性地肯定和表扬,让小星对自己的进步有所认识并感到自豪,让幼儿在活动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2.教师是幼儿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及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指导,促进幼儿发展。L老师一开始只是对小星进行了口头上的肯定与鼓励,虽然可以缓解小星低落的情绪,但并没有对小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不利于小星踩高跷的活动继续进行。而后来L老师让小星观察模仿其他小朋友以及L老师直接告诉小星做法并搀扶小星踩高跷,都没有贯彻启发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1.小班幼儿身体、动作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而且手眼协调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发展还不完善,保持物体平衡和对称等技巧还未发展完全,所以小星在活动中,很难控制高跷的平稳。通过玩小高跷可以锻炼小星的平衡感,也有利于促进小星的手脚协调。

  2.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小星更多的是依靠亲身经历和直接操作具体的事物进行学习,而L老师的口头语言指导需要幼儿具备抽象逻辑思维,所以小星还不能理解老师抽象的语言指导。

  3.小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后,在老师鼓励下慢慢学会了坚持,克服困难,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在双脚成功踩上高跷后,极大地增强了小星的自我效能感,使得小星在后续练习中能够进行自我激励和鼓励同伴。

  1.当幼儿刚进入一个新的游戏环境时,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多观察、少干预,把握好最近发展区和最佳的教育契机,实施适宜的干预。干预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及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指导,并且注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小星另一只脚一直放不上去,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是否高跷要平稳了才能踩上去等等,通过启发式引导幼儿一步步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

  2.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分享经验,强化小星的自我效能感,并拍照发给家长,通过家园互动给予幼儿多重鼓励。

  3.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如:走平衡木、沿着地面直线走路等,也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可以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创造更多新式玩法。

  6.向幼儿讲解或教授动作技能时,要借助具体事物做出直观形象的动作示范,以便幼儿理解。

  1、游戏来源:本月主题以幼儿发现、体验、欣赏和表现春天为主要线索。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家长们利用亲子时光带着孩子们一起逛了逛安远的公园,于是在建构区里开展了搭建公园为主题的搭建活动。

  纸箱、纸盒、纸杯、纸筒、塑料积木、塑料瓶,辅助材料:“马路”、交通标志、小车、景观树。

  (1)使用低结构材料进行建构游戏,在更丰富的材料中,自主探索、促进幼儿建构能力的提升。

  (2)能够在游戏中通过协商、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到空间概念、造型特征等知识。

  区域活动开始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对本月的新主题进行了一个简要的介绍,同时也积极地商讨了本次建构区搭建的主题。教师以谈话的形式来引发:“孩子们,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你们去哪里寻找春天了呀”?大家都高举着小手,想要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一起去了书香公园”“我们去了龙泉湖”“我还去了山里......”

  有位小朋友大声的说了一句:“我想搭公园”这时的彬彬嘴里边说着:“我也想搭公园”手里已经拿着积木在搭建了。而此时的博文也和同伴说着:“我也想搭公园,我要搭公园里的亭子”。就这样搭建公园的游戏就开始啦!

  “我们一起搭公园吧”,这次的建构游戏又是从孩子间的呼唤声开始啦!禛至的这声可邀请到了雨穗、易炀等伙伴的加入,禛至负责搭建、雨穗、易炀负责拿材料,她们有各自的分工任务。不一会儿拥有双层造型的公园就搭建好了,然而她们的游戏还没有结束哦,当我走前过去观赏时,禛至主动地和我介绍起了公园有哪些布局与设备。禛至说:“我的公园有需扫码的大门、有监控、有停车场等等。我询问到:“为什么你的要有扫码的大门、要监控之类的呢”?禛至说:“因为现在疫情很严重啊,大家都要扫码的,不然不可以进来的”。易炀接着说:“我们的监控是来负责抓坏人的”。雨穗说:“万一有爸爸妈妈需要开车带宝宝来这个公园的话就有放车的地方呀”。于是她们开始了演示这些布局在哪里。

  搭建开始前孩子们带着“如何搭建又大又美的公园”进行着制作小组游戏计划,有的孩子设计公园的整体造型,有的孩子设计公园里的凉亭、有的孩子设计公园里的停车场......,大家都在为这个又大又美的公园而努力。

  游戏计划做好了,搭建公园的游戏也开始啦!建构区的孩子们已经忙碌起来了,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任务,最终这个公园就搭建成功了,孩子们非常的开心,大家都笑哈哈的!

  1、建构区的墙面上张贴了平铺、延长、围合、堆高、加宽、盖顶、从易到难的技能图,供幼儿参考。

  2、建议幼儿回家的途中可以观察各公园的外形结构,教师在课堂中可生成一节相关的课程。

  4、和幼儿共商投放新材料,一些辅助材料“马路”、交通标志、小车、景观树等。

  1、将幼儿的游戏行为,运用照片、视频,以及教师的白描进行记录,让幼儿进行分享与小结。

  该活动具有“三转变、四自主”的特点。“三转变”——从注重建构形式多样性到建构内容丰富性的转变;从只注重建构知识到注重各领域整合的转变;从只注重建构技能到学习态度提升的转变。“四自主”——材料自主选择、内容自主生成、探究自主形成、问题自主解决。

  1、追随幼儿兴趣和游戏的发展,基于幼儿需求师生共同搜集开放式的材料,为自主游戏提供了物质保障。

  2、随着游戏的逐层深入,基于幼儿问题的发生、发展与解决,为自主探究活动提供了心理支持。

  3、伴随幼儿一次次的搭建,基于幼儿对“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的探究,提供了科学知识助力。

  1、从“牵引”到“支持”,教师的理念在幼儿自主学习探究中转变。在曾经的建构活动中,教师总是以“命题”的形式“牵引”着幼儿游戏。

  2、继续加强、加深自身的观察能力,做到在自主游戏中更加能看到最真实的幼儿,从而能了解、理解、支持幼儿。

  @全国幼儿教师们,一起拿起笔,写下一篇优质观察记录或案例分析,参加第二十二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吧!参赛后不仅可以获得证书,还有机会获得出版图书、文章发表的机会,2023年2月16日-5月16日,当代学前教育网和全国幼师一起陪你共成长~,赛事详情点击图片查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bob半岛在线登录